和老五老的阿公阿嬤,就像朋友般自在。
- 9453友善旅人誌
- 2018年1月3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寒冷的冬日,難得太陽露出頭,曬下暖暖的陽光。當天起個特早,穿上厚厚的羽絨外套,到彰化鹿港老五老基金會,迎接這回友善彰化小旅行的主角們。

十幾位頭髮花白的阿公阿嬤,穿著老五老的粉色背心,有些拄著拐杖,或由家人陪同推著輪椅,有些則較獨立地站在一旁沉思,面對這些〝八年級〞的長輩們,不熟稔台語的我,起初還擔心無法溝通,但志工的一句話頓時安撫了我的不安:「有些長輩臉看起來很臭,但只要妳笑,他們就會對妳笑。」

我點點頭,比平常更多出十倍的燦爛笑容,對每個陌生臉孔展開破冰行動,用很破的台語「食飽未」問候,出乎意料地,長輩們被我逗趣的神情給吸引,也回以我親切的笑容,悄悄把微笑放心頭,相信這是旅程的好兆頭。

搭著V7好朋友,一條茉莉花香小旅行正式展開。


他們專心聆聽順達磚窯的簡報導覽,戴著老花眼鏡瞇著眼,雙手雖不太靈巧,但在一旁陪同者的協助下,仍一磚一磚地拼貼出小盆栽,像是小孩子般開心拿著成品向我們炫耀,我也用心奉上滿滿鼓勵,從手作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,對於年邁的阿公阿嬤來說,十分珍貴。

照片中不看鏡頭的阿梅奶奶,臉上一股倔,總是自己獨來獨往,偶爾還會鬧個小脾氣,其實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。一路上,眾人輪流哄著她,她倒也不吵不鬧,張大眼睛看著周圍美麗的事物,從封閉的狀態走出來,找尋舒適的生活狀態。

老人家有時候待在家久了,想出來透透氣,但一到傍晚又會想回家,輔導老師說這是所謂的「黃昏症候群」。午飯過後,真的開始有長輩們坐不太住,或無心聆聽導覽,甚至頻頻詢問何時可以回家?此時,安撫與陪伴很重要,雖然言語不通,但拿著相機親近地向他們揮一揮,阿嬤級的可愛照樣萌翻眾人;或是倒杯水關心身體狀況、陪伴如廁等,在他們孤單的空隙中填滿豐富快樂,並預告下一個行程會更精采。

休息時間短短的十五分鐘,我向坐在對面的父子閒聊,輪椅上年邁的陳伯伯沒有搭話,臉上寧靜淺笑望向花園一隅。兒子透露父親年輕時是名水泥工,吸入過多粉塵,導致退休後身體衰退很快,行動不便的他,到哪裡都需乘坐輪椅,日子一久,就幾乎不出門了。我鼓勵兒子,除了陳伯伯在內,許多長輩也都不願意出門,多半都是因為擔心成為家人的「包袱」,怕如廁的麻煩、交通問題、或有午覺習慣等掃了家人出遊興致。所以在安排旅程的時候,找到一場可解決所有疑慮的小旅行,讓失智長輩顛沛的心靈,有地方可以歸去,好與壞的,都能被溫柔接納。


下午茶時光,花樹銀行老闆準備了滿桌小點心,使午後睡意隨之散去。

一位熱心的阿嬤,我稱她為「蕃薯嬤」,因為她對蕃薯有股熱情,吃了三四個後,還端著盤子分給眾人,我也有幸品嘗到阿嬤的愛,簡簡單單的樸實味道,牢牢收服長輩的味蕾。

一天的行程很快,阿公阿嬤們也該回家了,我鞠躬道謝,有位一直拿自己水壺請我喝的阿嬤,伸出手,像是道別般跟我擊掌。我搭上車,回家的路上,心情悸動也平靜,瞧見每位長輩的故事,捕捉到因旅行而綻放的笑容,原來,以前一直沒能明白,旅行的結束,反而才是旅程收穫的開始。
Comments